人间绝色反派爹 第169节

  听完永和帝此言,周二郎明白自己该怎么办了。
  其实太子谋逆一案牵连了无数无辜之人入狱,永和帝他自己心里能没数吗?
  他自然心里有数,只不过一来是为了震慑朝野,二来他当时在气头上,自然是怎么严厉怎么来,怎么能出气怎么来。
  后来他亦清楚他自己有点搞过头了,可皇帝只有对没有错,做对了是对,做错了也是对;这是皇家不可挑战的威严,他不可能把那些人放了,自己打自己的脸。
  如今周二郎给他顺个台阶,他也就下了,毕竟牵连之人大多都是勋贵。
  周二郎领会圣意,却仍请示道:“如今徐、端二臣虎视眈眈,陛下正是用人之际,不若给这些人一个悔过自新,效忠陛下的机会。”
  永和帝摆摆手,“就照你说得办吧。”
  永和帝精神不济,只大哈欠,周二郎躬身告退,魏伦送他出殿外。
  四下无人之际,周二郎吩咐魏伦,“告诉二皇子,每日正常请安即可,不要如五皇子一般搞什么幺蛾子?本宫现在可没精力替他善后。”
  魏伦轻声道,“大人是要扶持二皇子?”
  “呵……”
  周二郎从胸腔里发出一声很浅的嗤笑,未置可否。
  出了皇宫,周二郎长舒一口气,卢文康的问题总算是给解决了,可又来个万灯塔。
  二郎长指抚眉,骂了一句:去你大爷的!
  第202章
  外面下起了小雨,二郎抬手挑开轿帘,细绒绒的雨雾扑在脸上,微微沁凉。
  就……有一点儿孤单和想见儿子。
  “胡安,去端王府。”
  “是,大人。”
  “等一下,还是先去钰哥儿爱吃的点心铺子一趟。”
  买完点心,胡安驾着马车到了端王府门口,见周二郎在车里迟迟没有动静,欲要请示,车厢内传来周二郎淡淡的声音,“回府。”
  胡安:“……”
  车厢内,周二郎默默放下手中的铜镜:今日气色不大好,满脸疲惫,钰哥儿见了又该操心他的身体。
  他答应了钰哥儿要爱惜身体,背地里如何再说,表面功夫得做到位,不能让儿子觉得他这个当爹的言而无信。
  ……
  一大早,皇帝升朝,宣布要重修大慈恩寺以及万灯塔之事,下面众臣议论纷纷。
  永和帝居高临下,目光在众人身上一一扫过,缓缓开口,“你们都有什么意见,都来说说,徐卿家,朕想听听你的想法。”
  这事本就是徐庚专门为周二郎设计的圈套,自然不可能有意见,非但没意见,还大力促成,表达了自己强烈支持的态度。
  永和帝见他态度如此积极,更加肯定了周二郎的猜测,目光中闪过阴沉,继续探他。
  “关于此事,朕亦是听了皇儿的建议,只是有个大概的想法,至于如何建,建成何等规模,尚无章程,徐庚,不妨说说你要什么好建议。”
  正如周二郎所料,徐庚的目的在于周二郎,哪里会关心修寺建塔的具体细节,自然答得无法让永和帝满意,这使得永和帝想要除去他的决心更甚。
  永和帝摆摆手,略带不耐地打断徐庚,道:“看来修寺建塔之事徐卿家不擅长。”
  转过头,永和帝朝着周二郎的方向道:“周爱卿——”
  “陛下,臣,在。”
  周二郎出列,躬身听旨。
  “此事朕就交由你全权督办。”
  “臣定当尽心竭力。”
  永和帝点点头,问道:“可有什么困难,或是需要什么人协助,尽管开口。”
  周二郎多聪明,永和帝这话一出口,他立即心领神会,拱手道:“陛下,巧妇难为无米之炊,我户部并无财政度支权,眼下距陛下寿诞之日不远,工期绝不可延误一日,还请首辅大人提前调拨好银两,莫要误了为陛下祈福大事。”
  听完他这话,永和帝脸上露出笑意,要么说周凤青用着舒心呢,略加提示,他就能明白你什么意思。
  徐庚听得皱眉,这事儿最难办的就是搞银子,银子让我搞?功劳和好处你来得。
  合着本官忙活半天,自己给自己挖坑呢。
  徐庚不干,同永和帝一番掰扯后,干脆直接摊牌:“陛下,国库的银两各有去处,实在是紧缺,下半年的军饷都还在筹集之中,臣,无能。”
  这话的言外之意就是:皇帝,你自己家里有几个银钱你心里没数么,你非要朝我要银子,那就只能从军饷里扣。”
  “首辅大人此话何意?是在逼迫陛下放弃祈福之事么。”
  周二郎此话一出口,朝堂上鸦雀无声。
  永和帝的脸色肉眼可见的难看,看向徐庚的目光冰冷:合着出主意建楼的是你,现在说没银子的也是你,没银子你放什么屁,逗朕玩儿呢。
  徐庚强硬道:“臣并无此意,周侍郎莫要信口雌黄!”
  “既无此意,首辅大人何故推诿?”周二郎步步紧逼。
  徐庚冷笑,“周侍郎当真是不当家不知柴米贵,站着说话不腰疼,是了,老夫倒是忘了,周侍郎最擅于搞钱,既是如此,周侍郎定当能为陛下分忧。”
  徐庚的意思就四个字:你行你上。
  周二郎勾了勾嘴角儿:“首辅大人的意思是——你不擅于理财了?”
  “呵。”徐庚冷哼,“自是不如周侍郎你。”
  “既是不如周某,却还控制着我户部的度支权是何道理,你们内阁的手未免伸得太长,首辅大人是想要大权独揽吗?”
  “你——!”
  周二郎一顶大权独揽的帽子扣下来,气得徐庚哆嗦!
  “我什么?”
  周二郎轻蔑一笑,继续激怒他,“首辅大人帮陛下管着家里的银子,却年年入不敷出,甚至连官员的俸禄都拖欠着发放不出来,难道不是首辅大人的失职?”
  周二郎不说永和帝治国无方,也不说最近几年连年灾荒让库银雪上加霜,他把大干朝国库里缺银子的原因,一股脑推到徐庚一个人身上。
  徐庚位高权重,执掌朝政多年,哪里有人敢这么怼过他?还是当着满朝文武,再好的涵养,也被周二郎怼得风度全无。
  气得一句话脱口而出——
  “周侍郎如此意气风发侃侃而谈,想来是成竹在胸了,你若能不花国库一两银子把事办成,这首辅……”
  他想说“这首辅之位老夫让与你坐又何妨。”话到嘴边儿猛然意识到不妥,倘若周二郎真能做到他还真要让位不成。
  把话强行咽下去,徐庚改了口:“老夫自当让贤,把这税银度支权交出去,由陛下做主交由更合适之人。”
  比起徐庚的气急败坏,周二郎一派镇定自若,淡淡地看着徐庚,但笑不语。
  包括永和帝在内的众吃瓜群众,默默不语,这一局周凤青又赢了。
  仔细想一下两个人的多次交锋,徐庚徐大人赢过吗?
  好像次次都是周凤青占据上风,这越战越强的如虹气势,就很玄学,莫不是周凤青是徐庚的克星?
  一些信奉命理的官员忍不住开始动摇,是上徐庚的船,还是上周凤青的船?
  要不就……脚踏两只船?
  周二郎向永和帝表示自己先把图纸以及模型做出来,而银子筹集的事,他五日之内,他必会想出办法,如若做不到——
  他就地辞官!
  如此破釜沉舟的决心,如此把前程豁出去的军令状,就问永和帝——
  你能没点儿表示吗?
  永和帝一拍龙椅,高声道:“好!爱卿有此决心,朕心甚慰,若你能做到,朕必重重嘉奖。”
  “臣,谢主龙恩。”
  内侍扬声宣布散朝。
  散朝之后,一众朝臣从太极殿内鱼贯而出,到了大殿外,自发的三五成群,组队吃瓜。
  除了徐庚集团的核心人物,众人皆一脸八卦,双眼放光,对方才朝堂之事议论纷纷。
  有些人更是感觉意犹未尽,约着一同去茶楼酒馆继续扒一扒这周凤青能想出什么好招儿来搞到银子。
  而另外一些政治嗅觉敏锐之人,则闻到了不同寻常的味道。
  这周凤青一直同徐庚站对立,但两个人的数次交锋,其实周二郎都没有真正对徐庚发起过攻击,更没动过徐庚的核心利益。
  这次确是不一样,度支权是什么?说白了就是管钱,掌统朝廷的财政收支大权。
  这粮食漕运、钱币铸造、官员俸禄、军饷调配都在度支范围内,这权力要给了周凤青,徐庚徐大人的损失可是巨大,不亚于端王爷失去了锦衣卫。
  周大人这是斩了端王的左手,又割掉了首辅徐大人的右腕。
  不知不觉间,这锦衣卫和有了度支权的户部竟然尽归周大人所有!
  简直细思极恐。
  这朝廷的格局变了,徐、端、周,最后谁能胜出还真不一定了。
  周二郎与薛良一道往外走,不时有人过来抱拳打招呼,这同周二郎刚入仕时每次上下朝一个人独来独往截然不同。
  先后上了马车,只剩下兄弟二人,薛良这才不无担心地问道:“二郎,你立了如此军令状,心里可否有成算。”
  周二郎抬手揉了揉眉心,很光棍儿地答道:“没有。”
  “没,没,没有——!”
  薛良惊得从车厢里站起来,咣当!脑袋撞上车顶,疼得他直呲牙。
  周二郎皱眉,撩起眼皮,眼角勾他一眼,“你慌什么。”
  薛良一脸焦急,“不是,二郎,你怎么能如此意气之争,这委实太过冒险,不是你做事的风格。”
  周二郎乐了,“我什么做事风格儿,我自己怎么不知道?”
  “富贵险中求你没听说过吗。”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