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2章

  接着宋墨玉把热干面要加的那些配菜放到锅里炒了一下。
  “蒜水我教过你的,把蒜末提前用开水泡着就好。芝麻酱直接拌面会很难拌开,所以芝麻酱里也要加一些香油,或者加一点点温水化开,这样质地会更顺滑,客人们吃起来更香。最后把这些配菜、芝麻酱、酱油、盐和面条拌在一起就好了。有的客人喜欢自己拌,所以我们可以不拌。”
  唐惠惠在旁边点头如捣蒜:“师父我记住了。”
  “好。那你现在做几碗。”宋墨玉说着把自己做的那五碗放到了出菜口。
  范香兰她们早就在出菜口等得着急了。
  店里坐满了一大半,都是进来吃这热干面的。
  还有不少人都选择了加一文钱多一杯豆浆的套餐。
  豆浆是宋墨玉找福大娘定的。
  做豆浆可比做豆腐快多了,只需把豆子泡上四个时辰后焯水去除豆腥味然后用石墨磨一遍再用纱布过滤就得了。吃的时候只需要再放到锅里煮上一小会撇去浮沫,细腻香醇的豆浆便做好了。
  福大娘以前卖豆腐时也偶尔会卖豆浆,也是一文钱一碗,只是总没有什么人买。没想到经了宋墨玉的手,她拉过来的这些豆浆,一下成了抢手货。
  一斤黄豆差不多六文钱,只能做三斤豆腐,一斤豆腐差不多能卖四个铜板。也就是说每做一斤黄豆把做的豆腐都卖出去,再扣除一些其他的成本,福大婶还能挣个四文钱。
  一斤黄豆却能出四斤豆浆,四斤豆浆可以卖出去四十碗左右。四十文减去成本,还能挣差不多三十文,抵得上不知道多少豆腐了。
  福大娘别提多开心了。
  她现在看整个镇上的姑娘,没一个比得上宋墨玉的。就宋墨玉她看得最顺眼!
  不止自己挣钱,还带着街坊邻居一块。
  不是在这个街坊那里进菜,就是在那个街坊那里买油。尤其是照顾她,就认准了她家的豆腐、豆皮还有豆浆。
  宋墨玉对于福大娘来说就是个神仙人物,自带金光的大宝贝。
  光喝豆浆很多人都不爱喝,可是和热干面搭配在一块,热干面的咸香厚重口感会让嗓子难免干热,有了杯甜淡适中的豆浆,这绝对就是一种享受了。
  豆浆嫩滑,虽然还是不可避免有点豆腥味,却能很好地中和热干面略微干涩的口感,简直就是热干面的绝佳伴侣。
  宋墨玉在厨房里听着客人们的反馈,心里笑了笑。其实能配热干面的喝的还挺多的,什么蛋酒、米酒、牛奶一类都是好东西。甚至夏天的时候配个冰镇绿豆汤也是极好的。
  不过还是豆浆最便宜最实惠,还能照顾福大娘的生意,何乐而不为。
  宋墨玉的热干面横空出世,还只要三文钱一大碗,什么配菜都有,顿时大街小巷无人不知无人不晓。
  有的人闻声而来却已经来晚了。
  限量一百份,多了真没有。
  “真对不住,卖完了。”夏俞跑来跑去,急急忙忙朝没吃着的客人解释。
  来得晚的人气得跺脚,眼睁睁看着有的人桌上摆着两碗。你说说这些人,一碗吃不饱吗?还非得点两碗!气不气人。
  点了两碗的多是那些码头的工人。他们干的都是风吹日晒的体力活,不吃饱是决计干不下去的。
  成了家的工人大多都在家里头吃,有时候是个干窝头,有时候是昨天的剩饭。没成家的这些才喜欢到处在镇上寻摸一些便宜好吃还顶饱的吃食。
  以前常光临宋家小摊的工人,白杨和邓和就在宋家好食店里坐着。两人都呼哧呼哧地吃了两碗热干面,又奢侈地喝了一杯豆浆,然后擦了擦嘴,心满意足地上街干活去了。
  两碗热干面加一杯豆浆不过七文钱,他们就可以把中午那顿省了,等晚上回家再自己弄点吃食,省钱!
  另一边的福瑞大酒楼里,生意虽然比宋家好食刚开业时好了些许,但宋墨玉这一手“热干面”顿时又把客人全吸引跑了。
  马游的脸上就没见过笑意。
  他正坐在后厨里,盯着霍德福还有厨房这些人做菜。
  “怎么她一个丫头片子都能做出来那么多菜,你们一个个是比她少只眼睛还是少只手,就是做不出来?”这话是马游骂二灶三灶他们的。
  可霍德福知道马游骂的就是他,他试着把几样菜换了个烹饪手法,换了个摆盘,看着是新奇了,只是那味道还是不尽人意。马游面上安慰他,心里指不定骂了他多少回。
  霍德福揭开锅盖,把里头的饺子捞了出来,他擦了擦手:“把这个端给客人。”
  福瑞大酒楼的饺子都是猪肉和其他蔬菜和成馅的,个头大馅料足,但价钱也不是很便宜,平时也没多少人点。
  马游看着那饺子若有所思:“老霍,这饺子里能不能包别的馅?”
  霍德福问:“包什么馅?”
  “什么好吃包什么啊!什么贵包什么!对,就这么干!”马游一拍桌子,“什么羊肉饺子,驴肉饺子,鱼肉饺子,螃蟹饺子,虾饺子,你能包都给我包进去!”
  霍德福难得点了个头:“可以试试。只是换成别的馅,价钱难免更贵了。”
  “听我的,就这么做。对面不是还没卖过饺子吗?我们就把饺子能做的花样全给做了去,而且还要贵贵的做,她做便宜的,我们就做得越贵越好。”
  不得不说,马游算是个聪明人。他忌惮着宋墨玉背后的神秘势力,不敢动什么手脚,但是在经营方法上,他却不用顾忌谁。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