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3章

  是才被封妃的王婵。
  王婵才承宠完没几个时辰,此时身子还乏的很。
  可她始终记着宫里的规矩。
  既成了妃子,每日给皇后请安便是她身为后妃的分内之事。
  她一进殿,妃嫔们全噤了声。
  昨晚王婵侍寝一事,妃嫔们都从宫人们的议论里知道了。
  她们平日不去长宁宫给太后请安,所以很多都没有见过王婵,也只知道长宁宫偏殿住着一位王姑娘。
  还知道这位王姑娘是太后母族的人,是太后为裴相和选定的对食。
  眼下倒是有趣。
  谁能想到,皇上宠幸了裴掌印的对食。
  一方面,她们觉得这事儿听着新鲜。
  另一方面,她们也对这位王姑娘的容貌感到好奇。
  如今一见王婵,便不意外了。
  皇上重色,素来贪新鲜,这位王姑娘仅侍寝一晚,身后又无家族依仗,实在不是什么正经闺秀出身,但却凭借一晚封妃。
  这样的福气,看得后宫的女子眼红不已。
  “哟,这位妹妹便是晨妃吧。”
  “模样可真好看。”
  “这么漂亮的妹妹,我瞧着都喜欢,也难怪皇上稀罕。”
  “就是可怜了裴掌印……”
  “……”
  听到她们提起裴相和,王婵脸上的表情变了一变。
  妙良人端着茶盏,打量了一眼王婵。
  宫里的美人儿是真多。
  但她还是最喜欢皇后娘娘。
  便是毁了容,她照样喜欢。
  王婵行动间步子不便,一些妃子一看就猜到了其中门道,她们望向王婵的眼里意味不明。
  姜娩看到王婵的时候,想的却是裴相和。
  他知道王婵的事吗?
  不过这个想法一出,就立即被姜娩从脑海里挥去。
  裴相和的事,用不着她操心,也跟她无关。
  王婵接受着众妃的打量,缓步走到近前,对着姜娩跪下。
  为了这一日,王婵私底下做了不少准备,还特意跟资历老的嬷嬷们学过礼仪,虽比不得嬷嬷们动作标准,总体还算过得去。
  王婵请安:“臣妾见过娘娘!”
  姜娩抬手:“晨妃请起。”
  王婵起身,看了一眼舒妃对面空出的座位,在一旁宫人的牵引下过去入座。
  后宫添了新人,话题自然而然就多了起来。
  姜娩看似在听她们说话,心里却在算着时辰。
  第311章 想想都觉得美好
  约莫过了两刻钟,姜娩觉着妃子们拉着王婵说话说的够久了,她可以找借口把人散去了,便搭着金钏的小臂起身:“本宫还得去长宁宫给太后请安,就不留各位姐妹了。”
  众妃告退。
  王婵还站着不走。
  姜娩没在意,只是让金钏把回宫时给太后买的一些民间玩意儿准备好。
  她正要与王婵擦身而过时,王婵出声:“娘娘,臣妾也要去长宁宫拜见太后,不如您带上臣妾一起?”
  姜娩没拒绝。
  就是一路上多了王婵,有点不自在。
  王婵想着要见太后,心里惴惴。
  在长宁宫,太后拉着她的手,不止一次地暗示她要主动去讨好裴相和,跟他培养感情,最好是能跟裴相和成其好事,争取在裴相和面前多说王家的好话。
  王家虽是太后娘家,可跟在京都盘踞多年的诸多世族比起来,根基太浅,毫无底蕴。
  满京都的人提起王家时,也仅是面上客气,背地里则冷嘲热讽。
  他们看不起王家。
  只是因着太后的关系不敢在明面表露。
  纵观京都,甚至皇城的一半势力几乎都握在裴相和的手里,如果王家能够得到裴相和的支持,再靠着东厂和司礼监两处的权势,必能迅速在京都站稳脚跟。
  如今王婵承宠,一跃成了晨妃,无疑是把太后的计划给打乱了。
  姜娩款款走着,见王婵没说话,也沉默不语。
  王婵看向她,想到太后对皇后很是中意,有意跟姜娩拉近关系:“娘娘,归宁半月,您在太傅府可还舒心?”
  别人主动搭话,姜娩自不会给人难堪。
  她轻柔一笑,杏眼生辉:“舒心。”
  王婵被她轻松的情绪感染。
  她发现,皇后娘娘确实是一个相处起来很舒服的人,说话轻柔,眉眼和顺,眼底攒着细碎的光,唇角微微上翘,始终带着恬静而懒散的笑意。
  如扑面而来的春风。
  如眷顾万物的暖阳。
  她不像后宫那些自持贵女身份的妃嫔,盛气凌人。
  更没有瞧不起毫无家族底气的妃子。
  王婵心知,后宫的妃嫔们多是世族出身,骨子里大多傲慢。
  甚至,她们也瞧不起太后,觉得太后豢养男宠一事是朝廷之耻,是天下女子之辱。
  但皇后娘娘没有这种想法。
  她对太后,始终敬重。
  也难怪太后对满宫妃嫔不放在眼里,却对皇后娘娘印象深刻。
  王婵又道:“娘娘不在宫里的日子,太后她老人家还时常念叨您呢。”
  姜娩意外:“太后念叨本宫?”
  “是啊。”说起这个,王婵还有点泛酸。
  想她在太后面前处处迎合,句句讨好,结果还不如姜娩露个脸,陪太后说两句话。
  “太后总说,若皇后娘娘能为皇上开枝散叶便好了,还说如娘娘这般的好性情,日后生出来的皇子必才学过人,生出的公主必温柔懂事。”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