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3章

  说白了,她和皇上,就是上下级的关系。
  她能当上这个皇后,是因为在潜邸时,她作为福晋,一直尽心竭力做好自己分内的事情,替四爷将内院诸事务处理的井井有条,从没出过什么纰漏。
  但是,当皇后却比当福晋难多了。
  当四福晋,她需要做好的事有三条:
  一是恪尽人妇之道,日常入宫请安;二是平衡四爷后院女人关系,避免产生冲突矛盾;三是和其他福晋和命妇相处得体,保持四福晋的风范。
  可当了皇后,因为太后、皇上、十四王的矛盾,她夹在中间,两头为难。
  想到一会儿要做的事,乌拉那拉氏顿觉挣扎。
  不做不行啊。
  眼下她已经让皇上对她冷淡了,不能连着把太后也得罪了。
  而且,赌一赌,若舒舒觉罗氏·诺萱成功获宠的话,说不定她还能借着这股东风,重新挽回圣心。
  顷刻间,乌拉那拉氏做出了抉择。
  而此时,底下坐在年妃旁边的齐妃—李氏李金枝也在忖度着形势。
  她是汉人,家世一般。
  当初,雍正在潜邸时,她是第三个入府的,位份是侧福晋,排在她前头入府的,一个是福晋乌拉那拉氏,另一个是和她同为侧福晋位份的年氏。
  一开始,她和年氏处的还不错。
  年氏虽比她入府稍早,但她家世却比年氏好,四爷忙于政事,平日不怎么入后院,所以在恩宠上,也没什么好争抢的。
  只是后来,年家势力蒸蒸日上,年氏这个狐媚子,靠着装可怜柔弱,博去四爷同情……
  弄得她不得不依附福晋,即便到现在,也是如此。
  李氏心里默默盘算着。
  她、皇后、年氏三人如今的关系,就跟以前的魏蜀吴三国一样。
  年氏是魏国,既有前朝势力,又能笼络住圣心;皇后是吴国,她的皇后之位,就跟长江天险一样,轻易谁也攻不进去;而她就是蜀国,各项都不如人。
  所以,她只有借着皇后的手,压住年氏的势头,才能保持三足鼎立的稳定状态,以待来日。
  皇后失了圣心,年氏独大,对她一分好处也无。
  齐妃想着,从座上起身,端起酒盏,面上带笑道:“皇上。”
  雍正淡淡的“嗯”了一声,权做回答。
  齐妃笑道:“今日正逢端午佳节,臣妾心中高兴,想敬您一杯,祝您龙体康健,福寿双全,也祝咱们大清国祚绵长,百姓安居乐业。”
  她这样说,雍正不会不给她面子,端起酒盏,抿了一口,道:“好,你有心了。”
  齐妃举起酒盏,一饮而尽,却不坐下,又笑道:“臣妾还想代表众妃嫔,敬皇后一杯,这次行宫晚宴,都是皇后一手操办,着实辛苦。”
  此话一出,雍正神色淡了些,没说好,也没说不好,半晌,吩咐道:“你坐下吧。”
  齐妃吃了个瘪,实在尴尬的紧,坐也不是,不坐也不是,不由自主的看向上首皇后。
  皇后乌拉那拉氏都快被她蠢哭了。
  她代表众妃嫔,她凭什么代表?
  排在她前头的年妃是干什么的?
  她这明显的挤兑年妃,只要不是傻子,都能看的出来,何况是眼明心亮的皇上呢?
  而且,她用的着她在皇上面前,替她说话吗?
  她作为皇后,都摸不透圣心,她一个妃子,话能有几分份量,居然妄图改变皇上对她的看法?
  何况,夸人也不能硬夸啊。
  你私下里委婉含蓄的提一句两句就罢了,这样大庭广众说出来,就跟向皇上为她邀功似的。
  其他亲王福晋该怎么看她呢?
  成事不足,败事有余。
  乌拉那拉氏嫌弃的不行,简直有点没眼看,但念在她是自己战队里的,勉强递了个台阶过去。
  “齐妃,皇上让你坐,你就坐吧。”
  “你有心了,不过本宫身为皇后,筹备宴会为分内之事,本宫不觉得辛苦。”
  齐妃这才发现自己好心办坏了事,只好绞着手帕,懊恼的坐下了。
  苏沐瑶又夹了一块炸的外焦里嫩的鱼翅,慢悠悠的品尝着,就好像完全没注意到这场发生在她眼皮子底下的,暗流汹涌的宫闱斗争一样。
  年仪柔既没管皇后,也没搭理旁边的齐妃,而是一直静静的关注着她的动向。
  好半晌,才收回了自己的目光。
  第59章
  自齐妃之后,底下其他妃嫔也纷纷向皇上起身敬酒,吉祥话不要钱一样,一串又一串的往外出溜。
  妃嫔们敬完酒,紧接着是一众王爷贝勒、以及他们的福晋,一对一对的起身向皇上敬酒。
  这会儿酒菜都上齐备了,苏培盛也闲了下来,手持塵尾,在雍正旁边侍立着。
  皇上还是亲王的时候,他跟着参加过不少大大小小的宴席,这种皇室的社交场面,对于他来说,已属稀松平常了。
  但让他诧异的是,皇上的性格务实,当雍亲王时,雍正对这些虚头巴脑的形式主义,就很不耐烦。
  譬如在敬酒请安时说一大堆恭维话;诸如在呈上去的奏折上,先写一大篇颂圣的文字,才进入正题。
  苏培盛以为,皇上听一两句,就会听不下去,直接摆手叫停。
  可是没有。
  皇上的眼神平和深邃,脸上像蒙了一层云雾一般,教人看不透他心里在想什么。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