惊鸿楼 第176节

  “朕的血统远远强过那个什么昭王,朕是真真正正的皇子,玉牒上有朕的名字,而昭王,他什么都不是。
  何苒要辅佐的是真正的太祖子孙,真正的皇族。
  昭王,他不配!
  而朕,才是何苒的命定之人!”
  元小冬:人和人的悲喜果然是不相通的,就像他,实在是无法理解这位的想法。
  谁给他的自信,让他认为他才是何大当家的命定之人的?
  可是皇帝已经展开了思路,他想得更多,更远。
  “小冬,你说,朕迎娶何苒如何?朕立她为后,怎么样?”
  元小冬.
  你知道你在说什么吗?
  皇帝:“何苒的年纪与朕相仿,且,朕听说她长得不错,朕不嫌弃她出身民间,也不嫌弃她与军汉为伍,朕立她为后,赐她荣光,她一定会感激涕零,为朕肝脑涂地的吧?”
  皇帝的目光热切而愚蠢,他急需倾听者的认同。
  而此时此刻,只有元小冬一个倾听者。
  元小冬:真的不是强行降智,世上真有这么自信的人。
  元小冬送上一个灿烂的笑容:“陛下圣明!”
  皇帝松了口气:“小冬,朕就知道朕的想法是正确的。”
  元小冬用力点头:“陛下睿智!”
  皇帝兴奋地原地转了一个圈儿:“小冬,你快想办法,咱们离开这里,北上去投奔何苒!”
  第281章 联络
  元小冬自从到了金陵,就和外面断了联系。
  一来金陵的惊鸿楼已经烧了,惊鸿楼的人也不知去了哪里。
  二来金陵惊鸿楼以及江南的几座惊鸿楼,不听何苒指挥。
  三来这次迁都,并非是宫中所有人全都南下,至少有一半人还留在京城,以前李锦绣埋在宫里的钉子,大多上了年纪。
  齐王多疑,但凡年龄大的,此番南下全都没有带上,这里面就包括元小冬的干爹,大太监元英。
  齐王是这样想的,年龄大的,都已在宫中多年,关系盘根错结,有很多是闵兰的人,还有很多是宗室和勋贵们的眼线,因此,齐王把他们全都留在了京城。
  这次跟着一起迁都的宫女和内侍,平均年龄在二十五岁以下。
  李锦绣的那些钉子,没有一个跟着南下的,全部留在宫里。
  只有元小冬,进宫的时日最短,也就只有他跟着皇帝一起来了。
  得知自己埋在宫里的钉子都被留下来了,李锦绣立刻便派人混在南下的百姓当中,也一起来了金陵。
  可惜的是,这些人虽然到了金陵,却没能混进临时皇宫。
  齐王非常谨慎,临时皇宫里用的人,一半是从宫里带出来的,另一半则是齐王府里的人,全都是他用惯了,绝对可靠的人。
  而元小冬到了金陵之后,就和皇帝一起住进了后花园,他虽然活泼热情讨人喜欢,可他皇帝近身太监的身份,把他牢牢地圈了起来。
  他想出宫,或者与宫外联系,全都不行。
  即便如此,元小冬还是凭借他的社牛体质交到了一个朋友。
  这个朋友名叫曾福,青州人,是齐王府的旧人。
  他八岁净身进府,今年也才十四岁。
  元小冬以前在宫里有个干爹元英,曾福则有个表舅。
  他的表舅就是负责采买的主管太监汤公公。
  曾福和汤公公只是远房亲戚,若是在外面,两家人可能一两年也不会走动,但是到了王府,他们就是亲人。
  从王府到现在的临时皇宫,汤公公都把曾福带在身边。
  采买是肥差,对于汤公公这样的老油条而言就意味着多捞油水。
  可对于曾福这样的小内侍,这差事最大的好处,就是可以经常出去玩。
  也不知道元小冬是怎么搭上了曾福,总之,这两个年纪相仿的小内侍成了朋友。
  但是元小冬能让曾福做的,也只有把从外面听到的消息讲给他听,暂时,元小冬还不敢让曾福帮他联系李锦绣派来的人。
  一是信不过,二是曾福没有受过专业训练,很容易露出马脚。
  现在,元小冬从皇帝那里接到了任务,他要协助并且陪伴皇帝一起逃离金陵。
  风险这么高的事,元小冬必须要和宫外取得联系。
  元小冬相信,李锦绣派来的人,一定就在临时皇宫附近。
  临时皇宫前身是王府,可想而知,王府四周住的也都是达官显贵,因此,这附近没有平民百姓的住宅,但却有铺子。
  曾福说过,这附近原本有两家杂货铺,都是开了很多年那种,可是皇帝住过来之后,这两家杂货铺就被勒令停业了。
  杂货铺做的就是附近那些大户人家的生意,生意很好,否则也不会一开就是二三十年。
  元小冬想了想,他找到曾福,对曾福说道:“这里的杂货铺全都关门了,附近的街坊家里的油盐酱醋临时没有了,要到哪里买啊?”
  曾福当然不知道,但是他记住了这件事。
  那天他从外面回来,特意绕了点路,到那两家杂货铺所在的地方看了看。
  铺子上了锁,铺子侧面贴了一张红纸,可是已经被撕去了一半。
  若只有一家铺子这样也就罢了,两家铺子都有贴过红纸的印迹。
  若是别人,肯定不会在意。
  可曾福不想回宫啊,他巴不得天天都在外面。
  刚好有个婆子从这里路过,这婆子一看就是大户人家的管事婆子,曾福拦住婆子,问道:“婶子,你知道这附近哪里有卖油盐酱醋的吗?”
  管事婆子上下一打量,就猜到曾福的身份了。
  皇宫里的小太监,不知为啥会在外面。
  莫非是宫里做饭临时没酱油了?
  金陵多世家,世家清高,偏偏如今的皇室太过不堪,一个身世不明的小皇帝,一个被先帝关押四十多年的太皇太后,而且到了金陵之后,这两位不会做人,烧了至少三代金陵人的梦中情楼惊鸿楼。
  当然,皇帝和太皇太后的风评变差,也是齐王的有意为之。
  这两位越是不堪,齐王的威望便会越高。
  如今的金陵,别说是素来讲究底蕴风骨的世家,就是普通百姓,也对如今的皇室没有好感。
  因此,看到一个小太监,这婆子根本没有惊讶,她没好气地问道:“你打听这个干嘛?连最后的饭碗也要给人家砸了吗?人家在这里开了多少年的铺子了,你们来了就不让人家开了,有没有问过,人家有没有钱过日子,家里还有没有余粮啊。”
  曾福虽然贪玩,可他跟在汤公公身边久了,一听就知道那两家一定换了地方继续开铺子了,而且就在这附近,还是做的邻里生意。
  那被撕掉的红纸,八成就是指引方向用的。
  曾福嘿嘿一笑,转身跑了。
  婆子狐疑地看向他的背影,加快脚步,不行,她要告诉那两家,这几天当心一点,别让宫里的人找上门来。
  看到婆子走了,曾福又回来了,这一次他学精了,从两个七八岁的小孩口中套出了那两家铺子的地址。
  果然还在开铺子,只是没有挂牌子。
  达官显贵的宅子后面,大多还会有条后巷,后巷里住的都是府里那些拖家带口的下人。
  这两家铺子,租用的就是这后巷里的房子。
  两家铺子没在一起,离得还挺远,分别租了两处这样的房子。
  曾福打听到这个消息,非常得意,感觉自己都能到衙门里当官了,这是天生会探案啊。
  他得意洋洋把这件事与好朋友元小冬分享,却没有留意到元小冬眼中的光芒。
  第282章 布老鼠
  元小冬能够利用的人,只有曾福。
  可是在不断的接触中,元小冬和曾福也成了真正的朋友。
  一个午后,趁着皇帝午睡,元小冬悄悄和曾福见面,两个少年坐在后花园里的两株大芭蕉后面,硕大的叶子遮住了他们的身形。
  “小福子,你有理想吗?或者,你以后想过什么样的日子?”
  曾福咧开嘴,露出灿烂的笑容:“我以后就想像我表舅那样,做个大主管,想吃啥就吃啥,想去哪就去哪。”
  “你不想回家吗?”元小冬问道。
  曾福脸上的笑容没有了:“我娘死了,我爹娶了后娘,后娘看我不顺眼,就趁我爹不在家,把我给卖啦。
  你说她多缺德,把我卖给谁不好,偏偏要把我卖给小刀刘。
  不过你别替我难过,我运气好,进府就遇到了我表舅,我表舅出府教训了我爹,逼着我爹休了后娘。
  我爹哭着给我表舅磕头,哈哈,可笑死我了,那个破家,我这辈子也不会再回去了。”
  元小冬拍拍他的肩膀:“对,不回去。”
  “小冬,你以后想干嘛,你这样问,你该不会还想回家吧,咱们这样的人,十个里面有八个是被家里人卖进来的,你还真想回家?”曾福问道。
  元小冬摇摇头:“我没有家,我娘做姑娘的时候被人拐了,卖了好几家,后来生下了我,他们说我是杂种,在遇到干爹之前,我只有名,没有姓,当然也就没有家了。”
  曾福悲从心来,元小冬比他还要惨。
  “小冬,表舅说皇上撑不了多久,这皇位迟早都是齐王爷的,你有啥打算,你若是想换个地方,我让表舅想想法子,把你换出来,否则你留在皇上身边没有好下场的。”
  元小冬抬头看天:“我想回北方,我干爹还在京城,我还想给他老人家养老送终。”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