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婚姻,一直分居[七零] 第198节

  叶烦:“那就买像我家这么偏的啊。只要在城里,再偏都有公交车, 比从村里过来方便。”
  几人想想也对, 从于家村经过的公交车这个时候还没到车站,从车站到叶烦家还要转车。要是搬到城里, 七八点就可以乘公交车到叶烦家拿货。
  买了房子一年下来能省很多油费或公交车费。
  几人互相看了看,不禁佩服叶烦深谋远虑。随后俩人去公园,四个人开车去东城。
  街坊四邻有自行车的想去哪儿去哪儿,没自行车的就背着包去附近大学门口,学生有补贴,舍得买个洋气的发卡发箍,女老师舍得买裙子。
  中午十二点左右都来找叶烦拿一包货。到了傍晚没卖完也没退给叶烦,而是把货款都给叶烦,他们接下来几天慢慢卖。
  叶烦照旧每包返他们两块钱。
  六月底,叶烦放假前,货不多了,魏建设就叫叶烦再去南方。
  叶烦同意,学校放假叶烦就带于家村六个兄弟去南方,但夏天的服饰批半车,一车半秋天的衣服,一车冬天的衣服,都是去年服装厂积压的库存。
  港城温暖冬天也无需穿棉衣,甬城服装厂没法模仿借鉴,叶烦就叫苏远航提醒他们看外国电影和杂志。立冬前必须把一个冬天的量做出来。苏远航不懂这些,就问冬天做什么。叶烦回答春天和夏天的衣服,但做不出错的基础款,来年春天做当季时兴的衣服。
  苏远航希望仕途顺利就不能被怀疑吃回扣,每次跟叶烦见面都带两个同事,理由是帮帮大客户。
  三人送走叶烦,苏远航其中一个同事感叹:“你这个朋友人精吧。”
  苏远航:“出身好学历高见多识广,要说我们的起点在山脚下,她的起点至少在半山腰,山顶上还有很多人等着她需要时拉她一把。”
  苏远航的两个同事无法想象,但知道听她的没错。
  回到单位,苏远航就把叶烦的建议汇报上去,市里跟国企书记开会时就把此事传达下去。
  叶烦第一次找杭城和甬城工厂进货,当地市民还不知道。叶烦走后帮叶烦送货的工人心想杭城和甬城也有很多有钱人,他们肯定也喜欢洋气的衣服。
  苏远航又叫岛上的人出来批发服饰到城里卖,加上工人的亲戚,城里多了几个地摊,市民一看他们生意好也去工厂批发,以至于第二季度产量比去年同期多一倍。
  国企领导受到表彰升迁有望,再次接到市里的通知都很认真对待,老工厂焕发新生机。
  叶烦对这些一无所知。
  到了首都,魏建设第一个跑到于文桃买的房子里。现在名义上是叶烦的。看到很多棉衣,魏建设无法理解,“姐啊,我们需要裙子凉鞋啊。”
  叶烦:“先半车卖完还缺的话,我让那边送过来。”
  有了叶烦的保证,魏建设就跟以前一样拿货。
  天气热不能在路口或公园里边,魏建设和张小明就找人多且有阴凉地儿的地方,然而他们之前常去的地方都有人。
  魏建设仔细看看卖服饰的人,不是街坊四邻,也不是叶烦家亲戚,他一脸懵地问张小明:“他们从哪儿冒出来的?”
  张小明毫不意外:“赚钱的生意都有人跟风。”
  魏建设顿时气无语了:“可是也不能抢我们的地盘啊。”
  张小明:“公家的地方谁先到是谁的。”
  魏建设年轻气盛,闻言脾气上来:“我们也在这里卖。我就不信卖不过他。”
  天太热,张小明也不想到处跑就把折叠桌搬出来,小饰品放桌上,衣服挂折叠架上。折叠桌和折叠架也是叶烦的主意。
  魏建设至今没想到自己单干也是觉着他有的学。
  东西放桌上不需要蹲地上,而且显眼,女青年一靠近就先看到魏建设的东西。
  跟风的人还不敢去几千里外的南方,他的东西都是找首都服装厂拿的,批发价高也不如魏建设和张小明的洋气,所以他只能眼瞅着魏建设和张小明迎来送往生意不断。
  起初在他们附近卖的人很生气,可是一个人打不过俩只能干生气。后来他忍不住到跟前看看,俩人的东西确实比他的好,就问:“哥们,东西在哪儿批发的?”
  张小明:“南方啦。”
  “还去吗?带上哥们,以后有你们的地方我绝不靠近。”
  魏建设想说,做梦去吧。张小明道:“火车上很危险,万一出点事你家人找我要人,我找谁说理去。”
  “咱们可以——可以约法三章啊。”
  张小明:“可以签合同。但是不是跟我签。”
  魏建设忍不住皱眉:“小明哥——”
  张小明:“首都这么大,再加十个人咱们也卖不过来。”
  魏建设想想就算不跟这位合作,别人也有可能去南方批发。魏建设就把他们现在的模式告诉对方。
  帮叶烦卖货肯定没自己干赚得多,可一包给两块钱,旱涝保收啊。
  那位是第一次干,家里人都不支持,迫切需要向家人证明他并非胡闹,所以中午张小明收摊他也收摊,跟张小明去叶烦家。
  叶烦随便拿出一包东西,有好看的帽子,有精美的发卡,有鲜艳的裙子,他眼睛直了,立刻表示签合同。
  叶烦:“你给现钱的话也不用签合同。”
  家人不支持,找朋友七凑八凑的钱都压在货上给不起现钱啊。叶烦就叫他打欠条,卖不完可以给她,但是两块钱辛苦费就甭想了。
  当年叶烦拉一把张小明,张小明才有今日。张小明见他挺难的,就说东西放他车上,下午五点后一起出摊。
  魏建设一脸不高兴,嘟嘟囔囔回到家就跟父母抱怨,张小明个烂好心。
  钱大妈躲避战火的时候也遇到过好心人,就觉着既然遇到了,能帮一把是一把:“张小明不烂好心天天带你走街串巷?他妹和他妹夫俩人周末一天卖一包,你跟着他一天两包,有时候两包半。”
  魏建设顿时不敢抱怨:“小明哥帮我我也帮他。那孙子不知道从哪儿蹦出来的,以后反咬我们一口咋办?”
  “谁这辈子没遇到过坎?叶烦活了二十五年才知道不是她爹妈亲生的,跟被人咬一口比起来算啥?”钱大妈板着脸问,“吃不吃?不吃我收起来!”
  魏建设赶忙端碗吃面。
  被他娘数落一顿他消停了。下午被张小明载到剧院门口他也没给新加入进来的人甩脸子。
  前一个小时没人,新人忍不住着急,正打算劝张小明换个地方,出来很多人。他这个时候才知道剧院有演出。观众离开后,剧院工作人员下班出来,看到凉鞋裙子也顺便买一样。
  谁能想到剧院门口也能卖衣服啊。
  由于散场的观众围上来,路人以为出什么事了,纷纷过来看热闹,一看到很多洋气的东西,家庭条件不错的都捧个场。
  魏建设也是头一回来剧院,看到新人傻不拉几的样子:“跟哥混跟对了吧?”
  新人比魏建设大几岁,他不光嫌临时工工资低,干什么都没长性,街坊四邻都认为这个小伙子要完犊子。
  新人上午看到张小明的包鼓鼓的眼睛发热,要不是张小明抢先答应他,后来发生什么真不好说,因为很多时候很多事情就在一念之间,几十秒的事。
  那几十秒忍过去就过去了。
  新人闻言连连点头。
  张小明道:“别愣着,收拾东西。”
  魏建设立刻把他的东西收拾好跳上车。张小明载着俩人去公园。六点多,公园凉快,下班早的都吃过饭从家里出来。张小明摆好摊将近七点,天黑收摊,新人找叶烦要的一包东西卖了八成,本钱出来,剩下无论卖多少都是赚的。
  第二天一早,新人就背着他自己批发的东西去叶烦家。
  叶烦问:“不是说昨儿生意不错嘛?”
  “找您拿的东西生意不错。这些是我自己的,不好卖。”新人苦着一张脸说。
  叶烦:“打折清理出去,不然放到明年更没人要。”
  新人不舍得打折,按照进价卖掉。第三天傍晚他就赚到钱,算上叶烦给的辛苦费,整整二十块钱,搁以前不敢想。
  比新人有钱的人发现在首都拿的货不好卖就呼朋唤友去羊城,跟叶烦的价格差不多,叶烦没了优势,魏建设让叶烦想想办法。
  叶烦就一句话:“我这次批的东西卖完再说。”
  八月初东西卖完,叶烦让忙了一二十天的人休息几天,八月七号早上来她家拿货。
  叶烦去少年宫给儿女请假,带他们回叶家。叶烦见着陈小慧便问:“赚了多少钱?”
  陈小慧笑着说:“好几百。你更多吧?”
  叶烦:“我的风险大,投的本钱多。”
  风险跟收益成正比,这一点陈小慧知道。没有叶烦的魄力,陈小慧便不再问她赚了多少,“还以为你要去南方。没货卖啥啊?”
  叶烦:“过几天你就知道。”
  八月七号早上,叶烦带着一家老小把秋天冬天的衣服弄出来。
  魏建设和张小明过来帮忙,一看到厚厚的棉衣眼前发黑。叶烦装没看见,然后对张小明说,“去中老年人较多的地方,原价我都写在这里,你们就说打七折。问你们怎么这么便宜,就说厂家大处理。”
  张小明问:“那底价多少?”
  叶烦指着标签:“六折。多出的一折是你们的。两块钱辛苦费没了。小明,以后赚的钱不用分给我。改天让人估算一下那辆车还值多少钱,你给我一半车钱。”
  张小明习惯了跟叶烦合伙,闻言不禁皱眉。
  叶烦又说:“这么卖干不长,以后有别的生意咱们再合伙。”
  魏建设立刻说:“算我一个?”
  “看你表现。”叶烦道。
  张小明一听叶烦还需要他,顿时安心不少,“可是这个时候卖秋天和冬天的衣服,有人买吗?”
  叶烦:“卖不掉我给你们辛苦费。”
  魏建设大概看一下,最便宜的衣服一件也能赚一块钱,拽着张小明让他装货。
  陈小慧前世死之前还没有“工厂搬迁,特价处理”这一招,她来拿货听到叶烦这么胡扯,忍不住问她:“你不怕被拆穿吗?”
  叶烦:“谁吃饱了撑的跑南方拆穿我?你卖不卖,不卖算了。”
  耿致勤说:“我感觉好卖。嫂子,给我几包,我骑车跟小慧一起去。”
  耿卉卉和耿犇犇跃跃欲试,叶烦瞪他俩:“闲着没事看书去!”
  姐弟俩跟大宝和二宝去正房风扇底下看书。
  拿货的人都走了,叶烦依然坐在过道下背晦涩难记的专业知识。
  平时上午没有下午傍晚生意好,星期天例外,就算天热,难得休息一天的工人也想出来透透气。不讲究时髦的人看到便宜衣服弄两件,大爷大妈们也不管子女愿意穿,确定比商店便宜许多就一件两件三件往家背。
  结果就是库存跟洋气的服饰一样好卖,只是客户群体不一样。不看好此事的新人傍晚去叶烦家交账还跟做梦一样,怎么就卖出去了呢。
  叶烦查一下库存能卖到八月底,就决定开学前几天再去南方,先把耿致勤的事办了。
  考虑到杨孟夏还要回西南,叶烦叫耿致勤告诉刘宁,二十四号在饭店谈。
  杨孟夏在家休息一天就去走亲戚,叶烦等拿货的走了就带着一对儿女和几个侄子侄女吃喝玩乐。
  二十三号下午,耿致晔下班从部队回来,家里只有于文桃一人:“都没在家?”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